首页 政务公开 教育资讯

龙岩市学校落实“双减”典型案例

  • 基础教育科
  • 2022-05-06 16:12
  • 阅读 6487
分享到:

     赋能“双减”,构建课后服务“六悦”课程

  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重视挖掘教师特长,引进校外教育资源,积极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,在辅导学生作业的基础上,构建课后服务“六悦”课程,开发课后服务特色项目58个,凸显课后服务的趣味性、实践性、创新性。一是悦智课程。语文学科的“三味书屋”、书法、唱古诗,数学学科的七巧板、数独、魔方、24点,英语学科的悦读英语等,让学生在参与探索中开启智慧创新大门;二是悦体课程。开展花样跳绳、体适能、少儿武术活动等,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;三是悦美课程。管乐队、创意彩泥、线描日记画等特色项目,带领孩子们感受艺术的魅力;四是悦能课程。趣味实验、晶体制作、趣味编程等实践项目拓展学生学习空间、挖掘潜能;五是悦行课程。以厨艺、盆栽等劳动教育为主,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劳动意识,体验劳动快乐;六是悦心课程。“家长进课堂”“心语小屋”“团体心理沙盘”等活动,着重引导学生在阳光下健康成长。通过不断优化课程多元化,用情、用心组织好课后服务,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,减负不减效,减量不减质,促进学生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!




  

    用《导学案》促“双减”

  漳平市实验小学结合教改示范性学校的建设经验和研究成果,总结提炼出“一案三导”教学模式(课前导学-课初诊学-课中导教-随堂导练-课末评价)。开发了配套校本作业《导学案》,分“预习先行站”(课后服务内完成)和“随堂快乐坊”(新授课堂内完成)两部分。2019年3月,《福建教育》专题介绍了“一体三面”的校本教研方式和“一案三导”的教学模式及其配套校本《导学案》。在“双减”背景下,《导学案》作为“减负提质增效”的有效载体,2020年起在漳平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和新桥中心学校推广,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,有效地减轻过重作业负担,实现了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,为学生的终身幸福着想”的办学宗旨。




  

     紧扣“双减”“双提”,落实五育并举

  连城县城关第二中心小学构建“1+X+T”课后服务体系,有效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提升课后育人品质。“1”是在上午放学后1小时的“致学时刻”,秉持“作业优先”原则,开发学科作业辅导、自主作业辅导和精品作业辅导三大类型作业辅导课程,安排教师全方位帮助学生在校完成作业,全覆盖不同学生的作业辅导需求,真正做到“作业不回家”“知识盲点不累积”,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学足学好,让学生居家时光更加从容,拥有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,拥有更好的睡眠。“X”是在下午放学后1小时的“快乐时光”,开展缤纷的雅智社团活动。创新研发“五育并举·雅智精彩”社团管理模式,构建“三级四类五育”社团活动体系,以年级拓展课程、学校精品课程和社区实践课程三个层级,研发雅课程、智课程、学校传统课程、亲子课程四个类别,开展正乐雅诵、篮球、声乐、舞蹈等58个社团活动,通过线上选课走班模式,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,满足个性化需求,五育并举,全面发展。“T”是在下午课后服务结束后的“温馨时分”,有需求的家长仍可申请延时托管服务,从而保证学生离校时间弹性化、课后服务人性化,实现与家长接送时间的“无缝”对接。





 

     多元聚力助“双减” 提质增效促成长

  长汀县实验小学确立服务育人的理念,以减负提质为目标,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,开展多样化课后服务。一是拓展课后服务渠道。立足校内走向校外,丰富课后服务内容。利用“子易图书室”平台开展“子易图书室名师讲坛”和阅读过级活动,带领学生走进县博物馆、瞿秋白烈士纪念馆、杨成武将军纪念馆、汀江源自然教育馆,开展“红领巾小小讲解员”实践体验活动,同时感受并宣传红色文化、客家文化、生态文化。二是充实课后服务师资队伍。遴选校内有特长的优秀教师担任课后服务社团教学,根据家长的职业特点和课程需要,选拔家长志愿者和聘请有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。创意编程、葫芦丝等6个社团活动由校外专业人员担任。县公安局丘警官作为家长志愿者到校开展“安全上网,文明上网,防范电信诈骗”专题宣传活动等。



上一篇: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推进家校协同育人 下一篇: 2022年龙岩市中考“注意录取”考生名单公示

发布评论

还能输入 140

用户评论